记者柴悦颖通讯员王文婷文
记者张之冰摄
疫情期间,出现头疼脑热最让人担忧。体温一升高,不仅自己心里打鼓,去医院发热门诊看病也比平时麻烦,还需要做核酸检测。
提起发热门诊的心酸就诊史,市民王女士(化名)一言难尽。
“今年3月份以来,我发现自己动不动就低烧,体温基本都在37.3℃—37.5℃之间。”这可把王女士吓坏了,为此,医院发热门诊的常客,“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及抗体检测、血常规、肿瘤标记物、甲状腺功能、抗结核抗体、结核菌素试验、肺部CT、头颅CT、各部位超声等,能做的检查都做了,结果出来都是正常的。”
持续低热,但却查不出病因,近期,医院发热门诊,像王女士这样的患者不少,且以中青年女性居多。感染科主任金洁揭秘:“排除了器质性病变后,我们发现,大多数患者都是功能性低热,一般是由心理压力引起的。”
功能性低热由非器质性疾病所致,有时伴有多汗、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用手摸患者的皮肤,仅有轻微发热的感觉,患者体温常在37.4℃—38℃之间,且这样的状态持续2周以上。
“长期心理紧张、情绪不稳定,可能会引起体温中枢紊乱,造成不明原因的持续低烧。”金洁说,到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一般都有几个共同特点:工作压力大,遇事容易产生焦虑情绪,性格内向,将心事、压力闷在心里。
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出现功能性低热怎么办?
金洁提醒,首先要及时就医,区分是器质性疾病还是功能失调。
器质性疾病所致的低热以慢性感染最为常见,如肺结核等吗,此外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也会导致,需要明确诊断后治疗原发病。
功能失调所导致的低热包括原发性低热、夏季低热、感染后低热、生理期前期低热、妊娠期低热等。原因可能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必须排除器质性疾病,并经过一段时间的动态观察后才能确定。
“如遇功能性低热,患者应把心态放平和,不必打乱正常的工作生活,更不要过度焦虑和干预。”金洁强调,这时不能盲目使用退热药,也不能长期使用抗生素,否则可能适得其反。可以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帮助缓解发热症状。
编辑杨俏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