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又一春,辛丑牛年来敲门
回想去年除夕
万家灯火
我们目送患者踏上回家的路
转身用医者仁心汇成的众志成城
阻断病*
守护浙江、守护健康
风一更、雪一更
又是新的一春
数说“浙一”年
掷地有声
年
是“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开启的关键之年
在收获的季节里
浙大一院取得了
医院发展两手硬、两战赢的突出成绩
在院*委领导下
凝心聚力夺取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的全面胜利
获得数不胜数的国家级和省级荣誉
回望来路,有汗水,有收获
也有不断从优秀迈向卓越的喜悦
始终坚持创新,站在医学发展的前沿
不断坚持奋斗,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
值此辞旧迎新之际
我们向您捧出一张“数说”成绩单
感谢社会各界
对浙江大医院的支持与厚爱!
感谢每一位坚守在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浙一人!
一起走过不寻常的一年
勇毅笃行留下浩荡痕迹
“浙一”年,综合实力排名稳居全国前列
如何来衡量医院?它的金标准无非就是学科建设、科研创新、医疗服务等多维度的硬核指标。“浙一”年,浙大一院坚持*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目标明确、步调稳健,在管理、学科、科研、人才等方面不断创新,医院进入高质量快速发展时期,在各类权威排行榜中展现了国家第一方阵的综合实力。
1STEM《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再创新高,在全国家医院中位列第三,7大专科进入全国前10;2复旦版《医院排行榜》稳居国家第一方阵、连续11年浙江第一,6大专科进入全国前10;3医院绩效考核位列A++等级,全国前1%;4医院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2个;“浙一”年,临床技术能力持续提升
“看病去浙一。”这是很多老百姓生病时的第一反应,医院医疗技术、质量、服务的最高肯定。建院73年来,一代代浙一人赓续拼搏,把握时代机遇,砥砺奋斗,从“医院”蜕变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医学中心,临床救治能力在全省、全国首屈一指,这医院,这也是老百姓医院。
1以国家传染病重大疫情防控与重大传染病救治需求为牵引,推动国家传染病医学持续进步;疫情期间,浙大一院之江院区集中收治全省95%的危重型患者,医护零感染、疑似零漏诊、确诊零死亡。人援助武汉,7人专家组赴意大利,50个国家远程连线指导,全球发布《新冠肺炎防控手册》27个语种,覆盖个国家和地区,下载及在线阅读总量超万。3年,浙大一院共开展小肠移植23例,全球第一;肝移植例,全国第二;肾移植例,连续10年进入全国前三;肺移植18例,全国第七;心脏移植26例,全国第六;4全球首例多米诺肝移植联合小肠移植手术,涵盖3台肝移植、1台小肠移植,让4位患者新生;多器官联合移植广泛开展,整体移植存活率全国领先,门类最齐全比肩全球顶级医学中心,全球大器官移植中心初具规模;5全球首例化疗后联合自体小肠移植胰腺癌根治术;6
全球首两例老年新冠肺炎患者肺移植手术在浙江抗疫主战场——浙大一院之江院区顺利完成;
7达芬奇机器人单机手术量1台,蝉联全球单机手术量第一,再次刷新“世界纪录”!8之江院区25个病区张床位全面启用,门诊正常开放;总部一期(余杭)于年11月1日正式启用,门诊正常开放,目前开放床位张,床位利用率%;“浙一”年,科研能力创新发展创佳绩
医院前进发展的引擎,浙一人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拼搏意识和进取精神投身于科研创新,医院高质量发展,使高峰更尖,让一批尖峰、高峰更好地守卫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着力打造国家医学中心和国际一流医学中心,为奋力打造“重要窗口”贡献更大力量。
1年到位科研经费为3.01亿元;2
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公布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中,我院年收录的SCI两类论文(article和review)篇,在全国医疗机构排名中列第五名,这是我院连续17年进入“全国医疗机构前十强”。年高影响力论文近40篇;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项,其中:重点12项,直接经费合计约8千万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牵头3项,总经费万;
4获授权发明专利40项,实用新型专利43项;5荣获首届浙江科技大奖、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共3项浙江科技顶尖奖项,同时还获得了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6
新增科研基地平台:
中国-新加坡传染病防治与药物研发“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浙江-新加坡重大新发传染病诊治“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浙江省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脉冲电场技术医学转化重点实验室(第二单位)
浙江省肾脏与泌尿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浙江省血液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血液系统疾病、老年疾病、精神心理疾病、心血管疾病、医学检验等成为“国家临床医学中心”浙江分中心,放射与治疗、儿童健康与疾病、肾脏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成为“国家临床医学中心”核心单位
科技部、卫健委、中国科协、中华医学会联合创办的“新型冠状病*肺炎科研成果学术交流平台”
“浙一”年,教学品质双医院是为全国培养临床医生的摇篮,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未来医生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水平,医院的临床教学尤为重要。医院高度重视医学人才培养与发展,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临床教学的根本任务,把医院建设成为医学专家、教育家以及科学家的培养基地。1医院临床实践教育质量评价结果公布,排名全国第十,省内第一;2医院投入余万元,新建平方米技能中心,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3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传染病学(阮冰)4教育部专项主题案例2项:李兰娟、梁廷波5国家级重点住培专业基地1个:全科专业基地6
全国住培优秀人物3位:
“优秀住培管理工作者”陈韶华
“优秀专业基地主任”蒋天安
“优秀指导医师”姜玲玲
7浙江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项目2项:梁廷波、陈作兵8浙江大学研究生“五好”导学团队:梁廷波团队9浙江大学“研学空间”项目:李兰娟、梁廷波、*河10浙江大学三育人标兵:*河11浙江大学三育人先进集体:医院重症医学科12
浙江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特等奖:王杰炜
“浙一”年,厚植沃土全力“筑巢”引高端人才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展望“十四五”,医院不断攀登医学高峰最根本的能量源泉,医院重视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多次面向全球顶级人才抛出橄榄枝,以*策引人,用环境留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规模及质量对标华西、协和,达到浙江领先,全国前列。
1年先后在人民日报、自然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等发布招聘公告,线上累计发布招聘公告近20次,会晤高层次人才50余人;2招聘应往届毕业生0余人,成功引育高层次人才近40人,其中国家级高层次人才5人(含海外3人)、省级高层次人才/团队18人,校级高层次人才14人;3年医院荣获“浙江大学第五届引才育才组织突出贡献奖”(伯乐奖);“浙一”年,社会责任显医疗国家队担当
浙大一院汇集社会广大爱心力量,坚守公益属性,肩负社会责任,扎实推进医疗帮扶,更用大器官移植技术全力助力国家的脱贫攻坚战。除了免费救治全国贫困“小*人”,积极帮扶家庭经济困难的患者。浙大一院的社会责任还撒播在非洲马里、祖国边疆。
1“小*人”公益计划全国推行,健康扶贫助力脱贫攻坚战。项目开展以来,共实施例儿童肝移植术,与全国16个省建立帮扶合作关系,帮助来自西部贫困地区的11个省74县的贫困患儿家庭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其中贫困县极度贫县占4.8%。2距杭州1.3万多公里的非洲马里,浙大一院援非专家完成马里首例胸椎结核手术,挑战沙漠古国中的手术创新,让胸椎曾被结核病菌“啃空”瘫痪的16岁非洲女孩,重获新生、拥抱自由。自年起,浙大一院已派出27批,共计40名专家支援马里共和国和中非共和国;3年,双下沉帮扶共派出专家人次,青年医师50人;4年,共有7位援青、援疆专家奉献在离家千里的戈壁滩上;“浙一”年,抗疫成绩斐然、传承鼎新荣誉加身
年,大疫当前但危中有机,在惊心动魄的抗疫大考之中,“浙一*建”引领抗疫先锋,“浙一速度”创造抗疫奇迹,“浙一样板”支援全球抗疫,浙大一院凝心聚力夺取了抗击新冠肺炎阻击战的全面胜利,获得数不胜数的国家级和省级荣誉。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高峰更高、尖峰更尖
对医学高峰的探索不止
新的征程再起步
浙一人依旧满怀豪情朝着太阳的方向
脚踏人间正道、何惧世事沧桑
浙大一院必将继续以
为民服务的孺子牛的精神
创新发展拓荒牛的豪情
挥洒艰苦奋斗老*牛的汗水
与您携手迈进下一个春夏秋冬
谱写新时代的宏伟篇章
浙大一院祝您春节快乐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