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p>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医学检测手段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肺部结节被检查出来,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于肺部结节是否是肺癌的深深担忧。由于炎症、结核、良恶性肿瘤都可以表现为肺部结节,因此如何做出准确的鉴别诊断至关重要,涉及影像学、呼吸病学、胸外科学、肿瘤学等多个学科。但是传统的影像学诊断在鉴别一些不典型的结节上存在局限,于是需要借助终极的诊断利器--病理学诊断。得到病理学诊断最常用的手段就是进行穿刺活检,但很多人对这项技术有天生的恐惧,会本能地拒绝做,导致后续治疗时常走了弯路。
一、CT检查已明确为肺癌,还有进行穿刺活检的必要吗?
绝大多数患者都是先经历了影像学检查发现可疑病变,由“影像学诊断”初步判断为肿瘤,后经穿刺活检得到了“病理学诊断”最终确诊的。“影像学诊断”是以观察病变的形态细节,根据影像专业医师个人的主观经验进行判断,对于一些不典型病变的诊断容易出现误判。而“病理学诊断”是将从病变内部取出的细胞或组织放在显微镜下去观察,看到的是病变内部微观的细胞结构,虽然也需要病理专业医师进行判断,但显然“病理学诊断”的准确率是高于“影像学诊断”的。这种诊断方式被大家称为确诊的“金标准”,同时也是目前规范化肿瘤治疗的基本依据和必要步骤。
以肺癌为例,“病理学诊断”的优势还体现在:“影像学诊断”虽然能够初步判断是否为肺癌,但明确是哪一种亚型的肺癌只能靠大致推测。而“病理学诊断”能够更准确的判断是否为肺癌以及具体的亚型(腺癌、鳞癌、小细胞癌等)、分化程度,同时还可以检测有无基因突变等“影像学诊断”不能提示的关键信息,这对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二、肺穿刺活检是如何完成的?
“穿刺”和“活检”是手术操作的两个步骤/p>
术者借助肿瘤在人体体表的投影标记皮肤穿刺点,用很细的同轴穿刺针逐层穿刺到肺内肿瘤处。穿刺到位后,将活检器械经穿刺针所在的通道导入到肿瘤内部进行切割抓取组织。完成活检后依次拔出活检器械及同轴穿刺针,将标本放置在特殊的保存溶液中,送至病理科进行诊断。
穿刺过程都是在影像扫描指导下完成的,由有经验的医师进行操作可以做到安全、准确。如果手术顺利,穿刺过程只需要短短的几分钟,在局部麻醉下即可完成,患者全程是清醒的。穿刺活检的整体用时也多在半小时内,绝大多数患者都是可以耐受并且无痛苦的。
三、做肺穿刺活检,患者需要注意什么?
医生在术前会详细与患者和家属沟通手术流程和细节,帮助患者了解手术步骤、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应对,力争让患者消除顾虑,做好生理和心理上的准备。
术中患者要按照医生发出的指令,均匀呼吸且保持手术体位避免乱动。如果术中出现疼痛或喘憋,可以告知身旁的医护人员,术者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如果出现刺激性咳嗽,请尽量忍住,否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手术风险。术中每一步操作都会告知患者,良好的配合会促成这次完美的“双打比赛”。
因为存在个体差异,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不适,不要紧张,大部分症状在短期内会逐渐减轻。医护人员会向患者和家属交代各种术后注意事项,严格遵嘱执行就好。
四、肺穿刺活检的难度和风险如何?
肺穿刺活检的过程好似“打靶”,由于肺脏的自主呼吸运动和心脏大血管的搏动,增加了手术的难度,更像是“打移动靶”。因此,更需要有经验的术者和团队进行操作。
肺穿刺活检和其他有创操作一样,具有特定的风险/p>
常见风险:出血、气胸等最常见,但一般症状轻微,患者基本可以耐受,对症治疗后恢复较快不会留下后遗症。
罕见风险:窒息、空气栓塞等,发生概率极低,但因可危及生命所以对于好发上述罕见风险的患者,术者及团队会做好相关的应急准备,最大程度保障术中安全。
五、肺穿刺活检会不会刺激肿瘤,造成癌细胞扩散?
这是大家长久以来形成的误区/p>
很多患者在之前的诊疗过程中检查并不全面,随着检查的完善发现了很多原来没有注意到的脏器出现了转移,或者没有症状的部位随着肿瘤的进展出现了症状。如果在完善检查的过程中进行了穿刺活检,大家就会想当然地认为是活检操作造成的。
虽然从理论上讲,确实会存在癌细胞脱落形成“种植转移”的可能性,但国内外的多项大型研究均已证实其发生概率极低,和穿刺活检带给患者的益处相比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此外,穿刺过程中使用的同轴活检针并不会穿刺到肿瘤深方,它的作用是在人体体表和肿瘤表面建立一个通道,利用这个通道导入活检器械进行取材。取材完毕,沾染了癌细胞的活检器械从通道中拔出体外,并不会直接接触正常组织,从而最大程度避免了“拔起萝卜带出泥”的现象。即使还有个别“漏网”的癌细胞,人体的免疫功能也可以作为防范的有效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