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结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导演刘伟强谈中国医生拍摄我说行没用,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问答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305279.html

7月14日,《中国医生》的票房突破五亿元,位列暑期档票房冠军。影片对于中国医生的细致刻画,饱含创作者们满满的诚意与致敬。

无论是袁泉所饰演的重症医学科主任文婷多次进行的中心静脉置管术,朱亚文饰演的广东援鄂医疗队医生陶峻的心包穿刺术,还是易烊千玺所饰演的住院医生杨小羊苦练的气管插管术……电影中每处专业操作都是在专业医疗顾问的指导下,严格还原了真实的医疗场景。

《中国医生》海报导演刘伟强在接到这个创作项目后,收集了三个多月的素材,三四米宽的一面大墙上,满满都是他整理的信息资料。而亲历了武汉疫情整个过程的一线医务工作者作为医学顾问,从剧本阶段就开始参与。“这个不是简单的一部电影,这是我们大部分人的经历,是我们人生中经历的一个很大的事情,我们是在用一个电影去保留当时发生的事。“刘伟强如是说。从年上半年立项筹拍,到暑期档正式与观众见面,《中国医生》的创作一路紧锣密鼓。而这部张文宏医生说“找不出bug”,钟南山赞“真实展现了中国力量”的影片是如何炼就的,主创们道出背后的用心与艰辛。

叙事:最难的是已知结局,去呈现过程

导演刘伟强说:“最难的是已知结局,去呈现过程。”疫情,每个人都是亲历者,如何运用现实素材,如何把故事讲好,对创作团队来说,是一个难题。

一开始刘伟强导演还没想好怎么拍,就不停地看疫情相关的材料。年4月,武汉刚刚解封,编剧便前往武汉,去访问医生、专家、社区工作人员、外卖小哥、社区义工等等,收集资料。6月底,导演刘伟强在广州与援鄂医疗队见面时,见到了桑岭医生(朱亚文角色原型)。接着导演去了武汉,到武汉前往的第一医院。之所以最终医院作为故事发生地,医院医院,有设备、有隔离条件,在疫情中首当其冲,接收了新冠肺炎的第一批病人,具有特殊的意义。

医院,导演刘伟强见到了张定宇院长,认定“他是个很特别的人”。张定宇院长患有渐冻症,几年后,他可能面临着坐轮椅,需要人照顾起居的境况,但他丝毫不显羸弱,恰恰相反,“真性情”是导演刘伟强对他的印象。“他的个性也很湖北人,很真,他和一般的人很不同,他有很多理念想推行。”张定宇真性情的性格,也保留下来,成为角色的一部分。

在走访过程中,导演听到了副院长罹患新冠,在医务人员帮助下死里逃生的故事,听到了外卖小哥,在特殊时期买菜进社区的故事,听到了面医院的故事……这些一个个小故事,最终成为了《中国医生》大故事的一部分。

年8月,故事框架终于定下来,刘伟强决定以金银潭为背景,角色有以张定宇院长为原型的院长,以桑岭为原型的广州援鄂医生,李晨(的角色)是上海援鄂的医生,袁泉(的角色)医院ICU的主任,欧豪演外卖员等。就这样,逐渐把整个故事串联起来。

袁泉饰文婷《中国医生》选择将焦点医院这个“疫情暴风眼”上,以小见大进行创作,将一幅波澜壮阔的抗疫画卷徐徐展开。影片始终立足人物创作,大群像中,主要角色依旧鲜活,与此同时,医院正常运转的动力科工作人员、保洁员,以及流调员、检验员、外卖员等为抗疫作出贡献的各领域平凡英雄,电影也均作出细致描摹,将普通人的努力付出,守望相助全面而诚挚地呈现。《中国医生》所还原的真实的抗疫一线是感动的,但更令人动容的,是影像背后一个个真实存在的人物原型,一个个真实发生的抗疫故事,以电影的形式,让更多人知晓和记住这些艺术形象背后所代表的无数医疗工作者,的确是有意义,更有必要的。

专业:把医院摆进摄影棚,导演被医学顾问逼急拍桌子

《中国医生》在对“医疗现场”的描摹上,力求还原真实,按照1:1搭建“医疗级片场”,医院建造标准打造,医院改造工作人员到场验收合格后才投入拍摄。

拍摄的每一场戏,都有亲历抗疫一线的专业人员亲临指导,演员们在拍摄前都进行医疗培训,学习小到如何穿防护服隔离衣,大到心脏复苏、血管穿刺、气管插管,甚至于体外膜肺ECMO等抢救技术,群演中很多人也都是真正的医务工作者。片中出现的所有医疗设备均可真实使用,氧气、水、电均为接通状态。

《中国医生》剧照“每一张病床、每一个仪器,全部都是真实的。我们很幸运,有很多医疗器械的厂商帮助我们,当这些演员进入片场,好医院,他们表演的感觉就会出来。我们见完演员,演员就开始训练,因为这是一个很专业的事,所以一个手势,操作一个仪器的手势,都要求很精准。因为有很多医生在看着我们这部电影,所以我们真的不能出错。”导演刘伟强在搭建场景上花了一番心思。真实的医疗场景,让第一次进入摄影棚的演员们也大为震撼。“当我到现场,见到1:1医院,我基本都傻了,这哪是摄影棚,医院。我觉得在摄影棚门口开门,就可以看病了,所有的仪器设备都可以马上使用,前两天自己胳膊抻着了就在这里照了个X光片,看胳膊有没有事儿。”饰演吴晨光的李晨描述道。饰演小文的周也说“就连空气中都飘着药的味道”。

一些诸如插喉管、抽积液等专业治疗过程也被呈现出来,观众第一次在剧情片中如此高频率地看到“医疗现场”。而演员们专业的医疗操作,离不开幕后专业医疗团队的指导。

《中国医生》剧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去年2月初到6月初,他在抗疫最前线奋战了多天。入驻《中国医生》剧组后,他手把手教导演员们操作ECMO、插管。除此之外,还有护士长刘雪晴担任护理指导,更有数十位专业人士为剧组提供其他各类医学专业意见。他们在剧本创作、场景搭建、道具设计、演员培训、实际拍摄等各环节担任剧组顾问,在剧组“泡”了近5个月。医学顾问团队要给全组演员上课,从新冠病毒的基础医疗知识,包括它的传播途径,以及如何洗手、如何穿防护服,到呼吸机、透析机、心电图、ECMO等每一个机器的使用,再到更高阶的抢救、中心静脉穿刺、ECMO穿刺、插管等具体操作。冉晓表示,“专业医生要去训练,要把整个操作很顺利地拿下来都要很长很长时间,所以给演员们培训的时候,我们确实花费了很多精力。”

《中国医生》剧照在整个剧情架构与剧本打磨上,导演也会与医疗指导团队一同探讨,双方甚至还产生过分歧。《中国医生》里,医院停电的戏,照明电路突然中断,ICU短暂陷入了混乱。在导演刘伟强原本的设想里,这场戏还要激烈得多。他希望能通过停电制造出一个更强烈的戏剧冲突:不仅照明电路要停,甚至所有设备仪器也都停电,然后医务人员手动去摇呼吸机、透析仪等等,让它们运转,之后接上病人的病情恶化。

冉晓当时告诉导演,一定不能这样拍。因为如今ICU病房的仪器设备都有后备电源,一旦停电,后备电源至少可以维持半个小时的运转,照明的电可以没有,但仪器一定不会停。

“导演就很想要他想表达的,我说绝对不行,最后导演拍桌子,他说我就非要这样拍了,我们当时好多人就不敢说话了”,在冉晓的记忆中,这是他们医学顾问小组和导演发生的一次巨大分歧。

事实上,早在进组前,制片方博纳影业就和冉晓打好了预防针,“跟我说导演实际上人很好的,但他就是有时候比较急会吼人,万一有一些涉及医疗原则的事情确实说不通了,就给我们写Email,我们会从中协调这个事情。”冉晓在4人医学顾问小队中,被大家称为“组长”,因为他不怕导演,有意见就敢提。这次关于停电的大分歧发生后,冉晓确实没了办法,只能给博纳影业写了邮件。

参考了双方的意见后,成片呈现了一个平衡的方案:停电之后机器仍然在运转,但是停电造成病人情绪上的波动和恐慌,再加上机器在低功率运转,最终导致了一个医疗紧急事件的发生,需要通过心包穿刺去救治一个病人。

《中国医生》剧照类似这样平衡折中的方案不是孤例,医院的戏,本来导演计划拍成更强烈的医患冲突,病人们非常激烈地推搡,甚至会扯掉医务人员的口罩和防护服,但冉晓认为,临床上没有见过这样的情况,也会让人误会中国的病人没素质,最后这场戏的冲突程度降低了。“开拍之后,我们台前幕后每天都看成片,有很多专家在看,看哪里有错误,哪里有问题。演员看演员的部分,工作人员看工作人员的部分,专家看有没有出错。那时候一收工,就开批评大会,确认哪里是拍错的,要重拍。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每天看片、开会,哪里有问题重拍,哪里不好重拍,用这个方法从10月拍到12月。”可见刘伟强此次对于《中国医生》专业度和真实度的要求。

表演:演员全体“毁容式“表演,力求呈现最真实的人物

《中国医生》拍摄过程中,演员们为真实还原抗疫工作下的医护人员状态,纷纷贡献“毁容式演出”:脸颊被口罩勒出压痕,因长时间穿戴防护服、护目镜和口罩,皮肤被汗水浸泡得发白,满脸倦容……口罩的勒痕与汗水交织在他们脸上,正如主演袁泉所说,正是在这种疲惫不堪的状态下才终于“跟真正身处抗疫一线的人们接近了一点点”。

袁泉饰演的文婷,深夜回到酒店,得知相熟已久的小卖部的老板去世的消息,口罩的勒痕,深重的黑眼圈,因为缺乏休息发红的眼球,被汗湿的凌乱的头发,亏欠又无助的眼泪,相比于美丽、精致的妆造,反而更能塑造出立体真实的人物。

对于人物的形象,袁泉认为,“在疫情当中,其实可能大家所经历的更多的是不安、疲惫,体力透支带来的可能有绝望、崩溃,然后再重新建立信心再来,所以细节上会觉得不要化妆,头发不能太整齐,因为她没有时间,她的精力全部都在救人上。在这个戏里,任何的舒适感跟角色是不搭的。”

朱亚文饰陶峻朱亚文所刻画的陶峻医生,也十分真实、鲜活,在一次次治疗中,人物在不断成长。自信骄傲的陶峻医生,在杨小羊提出ECMO技术的治疗方案时,为了显示自己的聪明,为难他“ECMO的全称是什么”。但当他主治的新冠肺炎患者老张拔管后死亡时,他恍惚的神态,挫败的状态,不修边幅的外形,从中能感受到人物的成长。

张涵予饰张竞予张涵予为了了解角色原型、院长张定宇的人物性格,在开机第二天,便专程跑到武汉,与张定宇院长一同生活了一段时间。张涵予观察张定宇院长的举止与性格,甚至跟随他进入肺结核等传染病病房查房。正是这几天近距离的接触,对张涵予塑造这个人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不仅熟悉了院长工作的内容,还捕捉到院长铁汉柔情的一面。电影中,有一场戏是院长得知妻子染病之后,和爱人通了一个视频电话。这个情节的灵感,正是来源于张涵予观察到院长写了一百多封情书给他爱人,夫妇二人的感情非常好。

演员们的敬业精神,不仅体现在前期准备,更体现在拍摄过程中。电影中,院长张竞予因为身患渐冻症,加之得知妻子确诊,在接电话过程突然摔下楼梯。如此危险的动作,张涵予却并没有使用替身,在他看来,“替身虽然摔得专业、摔得漂亮,但那并不是真实的人物。”所以这场戏他坚决不用替身,前后摔了两三次。

易烊千玺饰杨小羊易烊千玺是剧组里最年轻的演员。片中从心肺复苏,按压开始,做气管插管,还有做ECMO,很多医疗场景都和他相关,所以他要了解的东西也非常庞杂,不像有的演员只需要了解一到两个场景就够了。医疗指导团队三个指导老师轮番上阵,细致化、系统化地为易烊千玺培训。“千玺话不多,但特别认真,除了我们的培训时间之外,他也会过来问我们问题,我们编的培训资料,他一份一份仔细阅读了之后,第二天会来问我这个动作该怎么做,我觉得真的是一个特别特别认真的小伙子。他的学习能力非常强,也具备很强的敬业精神,他的现场演绎也是非常好的。”这是剧组重症医学指导冉晓对他的评价。

全副武装,全凭“眼睛”,这给演员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这需要很深的表演功力,才能用眼睛去演戏。虽然演员们被防护服一层一层包裹着,被护目镜包住,但他们的眼神还是“有戏”,会释放很大的力量。身穿不透风防护服的他们在开工一小时后,全身基本就是湿的,拍摄的过程不仅要想象力、要努力、要功力,还要有精力。

事实上,在拍摄完成后,因为觉得对于细节的还原不够真实,影片还经历了几次重拍。对此,演员们也都全力配合并表示理解。朱亚文说,“因为《中国医生》这个题材,它不仅仅是一个行业的题材,它也是一个全球性的、带有表述性的大文章。这个作品不仅仅是属于我们的、属于这一年,它也是属于全人类的。我们是在这样一个要求和标杆之下,不断地努力和实施。”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