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节 结核菌素试验
结核菌素试验是用结核菌素进行的皮肤Ⅳ型过敏变态反应试验,用于判断机体是否受到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进行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患者、协助诊断和鉴别诊断、选择卡介苗(BCG)接种对象并考核其接种效果,借以判断机体细胞免疫状态的一种常用试验。
有2种,即旧结核菌素简称旧结素(oldtuberculin,OT)和结核菌纯蛋白衍化物(purifiedproteinderivative,PPD)。
OT为人型结核分枝杆菌培养2个月后,加热杀死结核分枝杆菌,将滤去死菌后含菌体自溶及培养基成分的剩余部分浓缩至原量1/10的棕色透明液体,年WHO将其标准化,每毫升含mg相当10万TU(结素单位)。
PPD是用化学方法从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液中提取的结核分枝杆菌蛋白,较OT更精纯,用后特异性反应强,诊断价值大。国家PPD-C(80-1)已完全取代OT,广泛用于临床(表5-2)。
表5-2 OT与PPD相应效价(单位)和含量
有皮上、皮肤划痕或点刺与皮内注射法,以后者应用最为广泛,效果准确。
1.选择部位
选取左前臂屈侧中部皮肤无瘢痕部位,如近期(2周内)已作过试验,则第2次皮试应选在第1次注射部位斜上方3~4cm处,或取右前臂,以免产生复强效应(推助效应)。
2.皮内注射
局部用75%乙醇消*,用1.0ml注射器、4.5号针头(针头斜面不宜太长),吸取稀释液0.1ml(5TU)皮内注射,使成6~8mm大小圆形橘皮样皮丘。
3.观察结果
注射后48小时观察1次,72小时判读结果。测量注射局部红肿处的硬结横径与纵径(一般红晕与硬结一致,结果易于判定),取其均值为硬结直径。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判断见表5-3。
表5-3 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判断
1.阳性
(1)提示机体受到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且已产生变态反应。
(2)城市居民,成人绝大多数为阳性,一般意义不大。
(3)如新近转阳,亦有患病可能,应密切观察。
(4)3岁以下儿童,未接种卡介苗(BCG)者,无论有无临床症状,体内均可能有活动性结核(即使X线胸片正常)。
如为强阳性:①成人:提示体内可能有活动性结核,应详细检查;②儿童:有诊断意义,此组人群结核病检出率约20%,故应用药治疗。
2.阴性
(1)提示机体未受到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或虽已感染但机体变态反应尚未建立(4~8周内);如1周后,再用5TU重新皮试,利用结核菌素的复强效应,若仍为阴性,则可除外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2)高龄者阴性率明显增加,80岁以上可达50%(OT试验)。
(3)儿童患麻疹、百日咳后,变态反应被抑制,大约3周后可逐渐恢复。
(4)重症结核病(即使活动性肺结核,亦有5%阴性),当经过治疗随病情好转,结核菌素反应可阳转。
(5)结节病(阳性率仅10%,且多为弱阳性)、淋巴瘤与其他恶性肿瘤患者。
(6)接受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7)营养不良和AIDS患者。
1.试剂避光、4℃保存。
2.皮试前若前臂内侧皮肤有损伤或恰遇例假时间,则需重新安排皮试时间。
3.玻璃及塑料对结核菌素有明显吸附作用,试剂稀释配制后避免振荡,务于2小时内用完,否则效价降低影响结果。
4.应使用专用1ml注射器,每人1个针头,勿与BCG注射器混用,用前抽取已稀释的PPD湿润,以免吸附降低效价。
5.结核菌素试验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反应,应予妥善处理。
(1)局部反应:出现水泡、溃疡,应保持清洁,涂2%甲紫,必要时可用注射器将水泡液抽除。
(2)全身反应:①发热:多与器具消*不严有关,一般于数小时内可恢复;②晕厥与休克:多与精神紧张、恐惧有关,可嘱其平卧、保温,必要时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1.0ml;③病灶反应:注射后数小时肺部病灶周围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浸润渗出,形成变态反应性病灶周围炎,一般不必特殊处理,2~5天可自行消退。
6.老年人对PPD的反应较年轻人慢,可能需要72小时后才能检查到反应结果。
7.约20%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可呈假阴性,建议初次注射1~3周后重复PPD试验,可由于复强效应呈现阳性反应。
8.暂不宜作结核菌素试验的情况有以下几种:①发热(体温37.5℃以上);②传染病恢复期,器质性心脏病、肝肾疾病、精神病、癫痫、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丙种球蛋白缺乏和月经期。
(杨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