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结核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卢水华教授团队攻坚结核病的故事
TUhjnbcbe - 2024/9/11 9:01:00
白癜风人民大会堂活动 https://m.39.net/pf/a_6169151.html

人类与结核病的抗争史,也是医学进步的血泪史。结核病在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同时,也助推了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年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主题宣传口号为“生命至上,全民行动,共享健康,终结结核”,是祖国的号召,也是历史的必然。人类最终是否能够战胜它,需要依靠大众对结核病的普识性、行动力与结核病科技创新利器的紧密结合。在第27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来临之际,《中国医学论坛报》特邀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医院肺病医学部主任卢水华教授团队分享多年来在结核病防治领域创新与转化的成果,展望今后结核病科技创新的发展方向,并寄语奋战在结核病防治一线的青年医务工作者,保持探索精神,提高创新力,努力为战胜结核病提供更强有力的科技创新利器。

第一篇

去芜存菁,开创结核病免疫诊断新篇章

近年来,卢水华教授团队对结核病的免疫诊断进行了系统而翔实的研究,结合中国国情将免疫诊断技术本土化,在早期诊断、精准诊断、潜伏感染精准干预与预防用药以及结核病疫苗的创新、转化与推广落地等方面均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大创新利器突破防线,早期诊断、精准诊断成为现实

中国是结核病高负担的国家之一,结核病与结核潜伏感染(LTBI)人群庞大,给我国结核病防控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有效识别结核病和LTBI对控制结核病疫情有重要意义。早期诊断,关口前移是目前我国结核病控制的重要方面,也是科研创新高地。

1.重组结核分枝杆菌EAST6-CFP10变态反应原,剑指结核感染早期快速诊断

菌阴肺结核和LTBI的诊断依赖于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的免疫学诊断方法。现行的结核感染免疫学检测方法主要是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和抗原抗体检测。

卢水华教授团队在上述三类方法基础上,创新性研发出了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单、可用于结核病和LTBI诊断的EC。目前该产品已完成Ⅰ期、Ⅱ期和Ⅲ期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并作为结核病领域第一个国家一类新药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上市。此外,卢水华教授还牵头组织撰写并发布了EC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2.国产IGRA测定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诊断利器

基于外周血的IGRA已被证明可用于诊断结核感染,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但进口IGRA测定法(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成本高昂。为推广先进的诊断技术,卢水华教授团队通过多中心临床研究,验证了一种国产IGRA测定法(TS-SPOT),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活动性结核病(ATB)的诊断效能与T-SPOT.TB相近,而且经济、高效。

3.反复鉴定感染抗原,填补临床筛查空白

无论是变态反应原皮试(IA),还是IGRA,均不能区分LTBI与ATB。卢水华教授团队筛选并鉴定了结核分枝杆菌抗原肝素结合血凝素(HBHA)、结核分枝杆菌表面脂质体蛋白(LppZ)和结核分枝杆菌Rv基因编码蛋白(BfrB)等多个抗原,以探究其用于结核感染筛查的可能性。其中HBHA与IGRA配合使用,可识别出ATB,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一种创新模式回归临床,分层解决各级医疗机构免疫诊断难题

推动医学进步不但要实现技术创新,更要在转化推广新技术、新项目上下功夫。科研创新最终目标是回归临床,为人民服务。卢水华教授率先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结核感染免疫诊断分层解决方案,并成功地转化为创新性模式,完美演绎了成果转化与落地惠民的紧密结合。该模式是适合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结核感染免疫诊断的分层解决方案。

1.医院医院开展的结核感染筛查技术

控制结核病传播,提高结核病治愈率的根本在于基层或社区首诊,早发现、早治疗。基层及社区医疗机构开展的早期结核病筛查需要经济、简便且灵敏度高的技术。EC试验结合了IGRA与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的优点,安全、简便、灵敏度高而且特异性强,非常适合基层及社区开展筛查。

2.医院开展的结核感染筛查技术

医院具备一定的检测设备及技术能力,可以满足IGRA开展所需的实验室条件。但进口IGRA试剂高昂的成本,医院临床诊疗中的广泛应用。卢教授始终努力让高精尖技术走进基层,其团队验证的国产IGRA测定法TS-SPOT,既经济又高效,适宜在医院推广应用,作为快速诊断结核感染的有效辅助手段。

3.医院开展的结核感染精准诊断技术

分级诊疗的深入推广,医院精准诊断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卢水华教授团队筛选并鉴定出多个可用于结核感染筛查的抗原。其中,HABA与IGRA的配合使用,有望填补IA与IGRA无法区分LTBI与ATB的局限,医院开展精准诊断的临床需求。

新药和疫苗落地,精准干预结核病免疫应答

卢水华教授提出,针对LTBI人群不应该进行“一刀切”式的化学预防,应根据其免疫功能状态或影像表现鉴别诊断后,对易发病人群进行精准干预。卢水华教授团队还设计合成了小分子化合物并成功转化。

此外,卢水华教授团队首次利用仙台病毒作为载体亚单位构建出结核病新疫苗,其诱导产生的肺组织定居记忆细胞可在结核感染早期迅速启动免疫应答并控制感染。

第二篇

聚焦未来,探索创新与转化的方向

在新冠疫情笼罩下,全球结核病高发,结核病防控挑战剧增。特殊时期更需要结核病领域的临床科研工作人员坚定信念,在做好日常临床与科研工作的基础上,面向结核病防治创新与转化,尽快为控制结核病、遏制结核病和终止结核病提供新的有力武器。

1.创新之路,以攻坚克艰为始

耐药结核病目前仍存在诊断困难、治疗成功率低和预防手段欠缺等卡口瓶颈,耐药结核病诊断标志物和治疗与预防的新靶点都是未来科研创新切入点。疑难、罕见及遗传相关性结核病诊断和细胞治疗,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一直鲜少有人研究,但卢水华教授团队业已在此领域深耕多年。卢水华教授认为,最令人望而生畏的领域,是最应该去探索的高地,是科技创新与转化最前沿的方向,也是临床最需要的成果。

2.创新之路,与学科建设相辅相成

中国是结核病大国。随着国人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的改变,人们对结核病认识不断深入,看待结核病的视野越来越立体全面与系统,越来越多的结核病共病得到重视。

1
查看完整版本: 卢水华教授团队攻坚结核病的故事